教学基本信息题目青春舞曲学科音乐年级教材内容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内容。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奇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2. 学情分析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育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使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节奏,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加意识,培育节奏感和制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通过学唱和欣赏歌曲,了解新疆音乐特点教学难点与重点: 1.歌曲节奏的把握。 2.把握正确的歌曲演唱风格。 3.新疆音乐特点的提练总结。4.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老师示范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要求学生视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三)、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欣赏《青春舞曲》 2、老师和几位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歌曲伴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为歌曲伴舞,主要是创设欢乐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突破难点: (1)、老师用手鼓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 (2)、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 (3)、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