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唱响历史教学的三步曲

唱响历史教学的三步曲_第1页
1/4
唱响历史教学的三步曲_第2页
2/4
唱响历史教学的三步曲_第3页
3/4
唱响历史教学的“三步曲”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历史课的“教法” 、“学法”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改的日新月异,出现了不少新的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无疑给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也带给我们教育者们全新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从中我也发现如果单凭教师殚精竭虑地思考教改的新路,而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学生积极性的主动投入和配合,上课依然是执行教案的机械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是被动的接受者。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一篇题为《枯坐听讲》的文章中,批评学校教育中“枯坐听讲”的模式,其结果只能是:“疲惫、厌倦、疲惫、厌倦,犹如两道纠缠不止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模式下不利?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就教法的更新与学法的指导进行一些尝试,采取“三步曲”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与预习、朗读与练习、讲授与巩固”。为了得到行家里手们帮助,笔者乐得在此将此“模式”献丑,以求得您们指点。 一、启发与预习。启发即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去预习。 所谓预习实际上也就是学生们课前的一种主体性自学行为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特别对于普通校的学生来说,由于普遍基础较差,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所以从本学期开学伊始,我就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用心 爱心 专心学生们就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唱响历史教学的三步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