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2)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二、以退为进——新经济政策 1.原因:利用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多媒体教 学 过 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教师二次备课栏导入:那年(1918 年)老农尼卡诺夫大叔他 47 岁,常年种地干农活,身子骨还算硬朗。他的大儿子在村头开了煤矿厂,小儿子在城里经营杂货店。最近报纸上说了,革命虽胜利了,但还得打。“还得打”指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又进行什么战争?一、应急之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企图恢复失去的政权。国际:帝国主义集团军事进攻和扶持反革命力量。使国内战争更加尖锐化和复杂化。经济上: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2.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直接目的: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根本目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阐释问题的能力。(1)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苏维埃俄国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是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经济政策)(2)直接原因:1921 年 2 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2.内容:(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3.特点:问题探究:新经济政策是相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这一政策“新”在何处呢?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问题探究:新经济政策是否要发展资本主义呢?不是。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