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2014-2015 学年高中生物 第 1 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 3 课时)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某家庭的亲子照片(如某知名人物或本校教师等)。2.进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建构所需的材料。3.实物投影仪、白纸(或投影机和透明胶片)。[情境创设]教师用投影显示萨达姆与其长子乌代(左)和次子库赛(右)合影的资料照片。如图 2-1-25。图 2-1-25教师:照片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啊?学生:萨达姆与其长子乌代(左)和次子库赛(右)。教师:乌代与库赛均为 萨达姆与其妻子所生,但为什么他们三个人会长得不一样?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还需学习“受精作用”的内容。[师生互动]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那么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学生:受精卵。教师:很好。我们已经知 道,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但为什么会出现萨达姆与其儿子乌代和库赛的情况? 学生:是不是参加受精作用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不一样的呢?教师:这猜想有道理。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来寻找答案。教师:在我们进行模型建构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与主要 行为变化。教师投影显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师生共同回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与主要行为变化。教师:下面让我们进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模型建构。教师组织学生按下表的“活动准备”“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和“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顺序进行模型建构,教师则巡视检查学生在模型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在动手建构的过程中思考相应的问题。“表达与交流”一项采用两组学生分别演示,一方面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在模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本活动项目由两人合作完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效率,所以教师可建议学生在活动准备和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实验方案如下:建 构 过 程方 法 步 骤学 生 思 考活动准备本活动由两人一组合作完成1.染色体在什么时候复制?2.初级精母细胞中有几个中心体?几个中心粒?1.用橡皮泥做出 4 条黄色和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