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逍遥游 1》导学案 2 新人教版必修 5编号: 励志语言:课题:逍遥游 时数(第 周第 2 课时) 班级: 编写人: 编写时间: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文旨。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合 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互动与展示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 些是“小”哪些是“大”?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世间万物有所待:(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有所待 — — — 依 赖 巨 风(六月息)(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善用比喻(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物学习难点理解主旨,文章从反面提出问题,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否定,提出正面主张。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一、检查作业。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二、分析、理解第二段1.这一段可分几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1自学与诊断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 1 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