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期末测试卷必考(重点基础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 在所谓文学边缘化的时代,韩寒,这个戏谑、调侃的高中辍学青年,这个以赛车手为职业的业余作家,像这个戏剧性时代的一个戏剧性神话:他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超过 4.5 亿人次;在 2025 年,他被多家媒体选为“年度人物”;在 2025 年,他被《时代周刊》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 100 人”,被《外交政策》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有人据此认为, 。② 和郭敬明相比,韩寒展示了“80 后写作”另一种可能性。在韩寒戏谑、尖刻的追问中,郭敬明营造的“幻城”⑴烟消云散,逐渐展现出冰冷的真相——“80 后”一代依旧生活在历史之中。假如说,郭敬明的写作是“小时代”写作,那么韩寒的写作则是对抗“小时代”的“大时代”写作,通过对于一系列热点新闻事件反讽式的解读,重新建立历史与个人的关联,自由、公正等一系列“大词”,以及在“90 年代”的范畴里被视为妨害“日常生活”的政治言说,在韩寒的杂文中被再次激活。对于“80 后”一代,韩寒的写作提醒了一点,个人的体验与命运,终究和具体的历史情境相关——而这是郭敬明高度抽象化的写作所努力抹去的。③ 韩寒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来回应作为“内容”的当下中国。“80 后”是在“80 年代”历史终结后开始写作的。韩寒式的“大时代”写作,是“大时代”终结之后的“大时代”写作,以往回应“大时代”的艺术形式,比如充满悲剧意味的“呐喊”,已然被历史所摧毁,我们所面对的不过是伟大的遗骸。韩寒有意或无意地体悟到这一点,“大时代”终结之后的“大时代”写作,是一场文化游击战,不再是“子夜”时分的“呐喊”,而是历史尽头的“故事新编”,在囚笼般的历史内部——这是王小波作品中的核心意象——的戏仿、消解与颠覆。其实又何止韩寒,“90年代”以来的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