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共有六个大题,题目难易程度适中,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适合大多数学生做。题目类型包括:1 填空题,共 34 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点掌握得怎么样;2 选择题,共 20 分,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理解性的问题;3 推断题,10 分,4 连线题,共 12 分,主要考查耳朵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看图人耳的各部分位置人;5 实验题,共 4 分;考查是设计实验证明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6 简答题,共 20 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成绩分析: 我班学生 34 人,一个学生智力低下,各科成绩几乎为零。总分 3648分,平均分分,其中 5 人不及格,及格率%,全班只有 21 人优秀,优秀率。% 三、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分值较大,这道题做全对的不多,多少都有点失误,最多的学生减 16 分,看学生做题情况,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背不熟,另一个原因是背过但不会写字,比如:“传导”写成“传异”,“氮气”的“氮”、”热胀冷缩”还有摄氏度的符号等不会写。 第二大题是选择题题错的较多学生对最低温度 0 摄氏度及 0 摄氏度以下的度数没有认识,这在于我的疏忽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零摄氏度以下温度的讲解。 第三大题推断题是得分率最高的,但是第 5、8 小题出错较多,“为了保护自己的耳朵,遇到巨大声音时要迅速闭口”;”天然的食品都是健康的食品,我们可以放心的吃”,可见学生定义背得虽然很熟,但实际运用理解还不行,老师在授课时缺少必要的举例。 第三大题失分最多,原因是还没有学,进度赶不上,做上的学生也只是猜的。 第四大题连线题全班有一半的学生做全对,失分最多的是 6 分,原因是鼓膜和听小骨位置没有区别清楚,还有外耳道和听小骨的功能区分不清楚,极少数学生鼓膜产生震动都记不住。 第五题实验题,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大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忽略了题目中“气体”二字,举了铜球加热的实验。第六大题是问答题,都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就第 2 小题温度的变化对物体有哪些影响,也就是“加热和冷却后物体会发生形态和体积的变化”的知识点。而学生几乎都去填了热胀冷缩的定义,由此可见学生多着来年改革知识点的混淆。四、个人反思: 1、四年级的科学课教学是我担当的,我是科学课“新人”,对科学课的认识尚在建立中,对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也需要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内容,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