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规模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分析城镇化规模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分析 内容摘要:城镇化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人口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复杂性。本文通过在李嘉图生产函数中引入研发劳动比重、人口城镇化比重揭示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整理 1991-2025 年中国数据对讨论命题进行验证。讨论结果显示,城镇化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阈值协整关系,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作用阈值为 42.2988。因此,继续推动城镇化进程是维持中国经济进展的又一动力。 关键词:城镇化规模 人口规模 经济增长 阈值协整 理论模型 在已有的讨论中,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口众多作为经济增长的规模要素之一,国家进展的规模特征之一(欧阳,2025)。张强、卢荻(2025)就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中心含义引出经济规模增长的话题。威廉?配第(1682)观察大火灾之后的伦敦重建发现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可能的联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出现之后该观点逐渐消逝。并且已有的讨论中 R&D 的重要性逐渐加强,因此本文分析采纳熊彼特增长模型,该模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内生研发和创新,这是熊彼特模型的核心特征;企业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猎取由于创新所带来垄断地位而获得的额外利润。同时考虑到由于人口总数变化带来的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 生产者行为。在本文的分析中使用李嘉图生产函数衡量社会产品的生产。具体如下: Yt=AtLy,t (1) 其中,Yt 代表 t 时刻以 GDP 形式衡量的产出值,Ly,t 代表 t 时刻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动力,At 代表 t 时刻的知识状态。其中知识的进步取决于: (2) 其中,LA,t 代表 t 时刻用于知识生产的劳动力,本讨论中假设劳动力分为最终生产的劳动力和知识生产的劳动力,即有LA,t=Lt-Ly,t。式(1)和式(2)两边同时除以人口,得到劳动力总量中分配给最终产品生产的比重为 Ly,t/Lt,知识生产中的劳动比重为 LA,t/Lt,城镇化规模一般采纳城镇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相比即 Lu,t/Lt,当经济水平处于平稳状态时有: (3) 其中,yt=Yt/Lt 衡量的是人均产出,γ 衡量的是劳动的知识生产效率,φ 衡量的是总人口中知识生产的劳动比重。式(2)和式(3)结合在一起就经济增长中的规模效应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式(3)显示经济增长的资源禀赋主要是人口要素,其中人口要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