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 5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1 课时认识米 ……………………………1 课时认识线段 ……………………………1 课时确定长度单位 ……………………………1 课时练习 ……………………………1 课时课前教材解读:集 体 备 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教学内容:P2~3 及 P4 做一做、练习一第 1、2 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