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简案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分数,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都是编排在三年级。作为初步认识分数,到底认识什么呢? 从数学的角度看,整数、小数、分数都属于“数”,而贯穿所有“数”的核心是什么呢?数学大师华罗庚说:“数,起源于数(shǔ)”。依此来看,以单位“1”为标准量度量,结果假如满了若干个单位“1”,即可用整数表示;假如不满一个单位“1”,即可用真分数来表示;假如超过了 1 个或几个单位“1”,但又不满整数个单位“1”,此时用假分数或带分数来表示更合适。也就是说:整数是 1 的“积”,而分数是 1 的“分”。这样的理解,能将整数与分数很好地勾连。 从儿童的角度看,学生此前对数的认识都限于自然数(整数),认识逻辑是:有 1 个“东西”(如实物、图形、一米长度等),记为 1,几个这样的 1 记为“几”。相对而言,这种由 1 到“几”的增量变化的整数思维几乎进入自动化阶段,而分数的认识,需要建立的是将 1 均分到几分之一的减量思维,突破了原有的思维逻辑,改变、丰富、完善着对“数”的计量方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感知也并非一张白纸,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听到、看到过分数,甚至有意无意中还使用过分数。故而,教学要贴近儿童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关联性的学习素材和讨论主题,帮助儿童把握分数的本质,建立整体思维,渗透模型思想。课堂力求简约而又深刻,数学而又儿童,“好吃”又有“营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整数”。 学数学离不开和“数”打交道。关于“数”,数学家华罗庚爷爷说了这样一句话:数,起源于数。 读一读。加上拼音再读。 看图数数。1 个苹果,2 个苹果,4 个苹果。1 米长度,3 米长度。 在数学上,像 1、2、3、4、5……这些数叫“整数”。生活中常见,常用。 2.说“分数”。 今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听说过这一种数吗?你能不能说出一个分数? 二、探究,新授 1.说“二分之一”。 ① 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二分之一? ② 拿出长方形纸,能想办法找出它的二分之一吗?动手操作。 ③ 沟通基本方法。(左右对折,上下对折,斜着折)。 寻找共同点: ◆ 平均分 → ◆共 2 份 → ◆其中的 1 份 ④ 写“二分之一”。二分之一这个数怎样写,就能把这三个共同点都包含进去呢? 制造写法,介绍想法。统一写法,解释说明。介绍分子、分母、分数线。 ⑤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