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导读策略 老师适时运用课前导读开展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好课前导读呢?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课前导读的基础。 课前导读指老师对即将教授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地介绍,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授课重点、学问难点及联系要点。老师介绍这些内容之前,需要学生对课本进行充分的预习,通过预习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思索其中的疑难问题,从而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盼。这样做还能使学生初步把握基本事实、基本概念,留出更多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与拓展练习。课前预习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或者对课本上出现的学问要点进行死记硬背,而是需要老师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尽可能了解该堂课的重难点,对自己感到怀疑的地方进行标记。这样的课前预习,能为老师的课前导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重能力提升的导读提纲是课前导读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的要义之一,是要在培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课前导读提纲的设定,需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来思索。老师要由简洁的问答式改为启发式、设疑式、激趣式。如何才能设计出具有启发、设疑、激趣效果的导读提纲呢?老师需要充分熟识授课内容,提前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瓶颈,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本的前提下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体积单位的换算”时,老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设计导读提纲:1.请你观看教室,小组内协商 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进行测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化“体积”“空间”的概念);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实景能够充分表达空间感(鼓舞学生自由、大胆发言,建立生活与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3.我们看到的这些实景都是有体积、占空间的,体积的单位换算就是我们需要把握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结前述概念,引出本课主题〕。这样的课前导读提纲能较好地实现预设目标,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索,将生活实景变成数学问题,再将数学学问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兼顾学生差异的课前导读能提升学习效果。 要在课前导读中兼顾全部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现状,就需要老师在设计课前导读方案时做到“兼顾两头,满足中间”,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老师在新授课的重难点分解上,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简洁产生联想和迁移,从而将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老师可以在学习小组中支配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协商 ,鼓舞学生首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