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札记第 15、16 课时数列复习课(2 课时)【学习导航】知识网络 【自学评价】(一)数列的概念数列的定义(一般定义,数列与函数)、数列的表示法。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任一数列,其通项和它的前 n 项和之间的关系是 (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有关公式和性质1.等差数列(1)定义 (2)通项公式=+( )d=+( )d=+-d(3)求和公式(4)中项公式 A= 推广:2= (5)性质①若 m+n=p+q 则 ②若成 A.P(其中)则也为A.P。③ 成 数列。④2.等比数列(1)定义(2)通项公式(3)求和公式(4)中项公式。推广: (5)性质①若 m+n=p+q,则 ②若成等比数列 (其中),则成等比数列。③ ④ 3.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 (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 4. 在等差数列中,有关 Sn 的最值问题:(1)当>0,d<0 时,满足的项数 m使得取 。 (2)当<0,d>0 时,满足的项数 m使得取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2. :适用于其中{ }是各项不为 0 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3. :适用于其中是等差数列,是各项不为 0 的等比数列。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n学习札记5.常用结论1) 1+2+3+...+n = 2)1+3+5+...+(2n-1) = 3) 4) 5) 6) 【精典范例】一 函数方程思想在研究数列问题中的运用【例 1】(1)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 },其中 S =S,问此数列前几项和最大?(2)等差数列{a }中,S=100,S=300,求S。(3)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 0,a =15,a ,a ,a成等比数列,求 S 。【解】 二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 观察法观察法就是观察数列特征,横向看各项之间的关系结构,纵向看各项与项数 n 的内在联系,从而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例 2】写出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1,-…;(3)…;(4)21,203,2005,20007,…;(5)0.2,0.22,0.222,0.2222,…;(6)1,0,1,0,…;(7)1,…【解】学习札记【例 3】已知下列各数列{a }的前 n 项和 S的公式,求{a }的通项公式。(1)S =10 -1;(2)S =10 +1;【解】评析 已知{a }的前 n 项和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