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课题: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授课班级课 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2.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些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重 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难 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primary battery)二、设计原电池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铜片(+):Cu2++2e-=Cu 还原反应总反应式:Cu2++Zn=Cu+Zn2+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复习]基础模块中有关原电池内容。[投影]原电池的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活泼性强的做负极(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可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也可用心 爱心 专心能不反应(3)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可以是导线相连接也可以是两电极接触[板书]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primary battery)[讲]我们已所学过的原电池,是为了便于说明原电池化学原理的一种最简单的装置。如果用它作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不断减弱,因此不适合于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不能畅通。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我们来设计一种更为科学的原电池装置。[设计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锌片和锌盐溶液、铜片和铜盐溶液,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用一个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如充满 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连接起来,再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联接,并在导线中串联一个电流计,观察现象。 [学与问]什么是盐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 KCl 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盐桥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 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