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Ⅰ 原电池1、电化学——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2、电化学过程(及其装置)的分类:(1)、产生电流的装置——原电池(2)、借助电流而发生的反应——电解池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前复习:必修 2 P 32—37 化学能与电能 熟悉:氧化还原本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演示实验:实验一:将铜片与锌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铜片与锌片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现象: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电流计指示无电流通过。 问题:上述实验装置构成原电池了吗?如果没有原电池反应,为什么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而且锌片逐渐溶解?如果实验装置就是原电池,为什么电流计指示无电流通过? 分析:根据“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说明该反应是原电池反应,电流计指示无电流通过,可能与铜片与锌片直接接触有关。 问题:如果要证明以上装置就是原电池,确实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就必须证明铜片与锌片之间有电流流过,如何证明?实验二:将铜片与锌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铜片与锌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有电子有锌片流向铜片,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结论:发生原电池反应,肯定实验一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且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问题: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不可避免地有铜离子在锌片表面直接被还原,使锌片被覆盖,在负极也开始构成原电池,使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当锌片被铜完全覆盖,反应终止,就再无电流产生。作为原电池,上述负极的反应必然影响原电池的供电效果,如何阻止反应的发生呢?实验三:课本 P 70 实验 4-1 现象:改进后的装置能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3、原电池: (1)、功能: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2)、组成: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盐桥、导线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 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 — 2e— == Zn2+ (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Cu2+ + 2e— == Cu↓(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 + Cu2+ == Zn2+ + Cu↓ (5)、正、负极的判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