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 百家争鸣素材始终困扰人们的千古谜团:墨家为何会突然消亡 墨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儒家并称“显学”,而与道家,也成分庭抗礼之势,所谓“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讲的就是这种情形。可是,先秦时期如此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中经秦汉的转换,至汉初,却突然消失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对墨家已不甚了了,而以后则更少有人提及。人们只知其大概,对这一学派的真实情况,却少有了解。直到两千年后,清人在整理《道藏》时,才发现被误收入其中的墨子书,这才有了乾、嘉以来墨学研究的兴起。现在想来,还真该感谢那位粗心的《道藏》编撰者,正是他的误收,为我们保住了一部珍贵的学术典籍。 今天读墨子书,其内容之广博、思想之精深,不难发现。但是,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却始终困扰着人们。对此,许多墨学研究者多有涉及,且口径大体一致,即墨家思想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所有这些分析都没能回答墨家消失的突然性问题。先秦诸子学到了汉代,或显或隐、或盛或衰,大多有踪迹可寻,唯独墨家,却象谜一样消失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看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学说的分析,而要另谋出路。 我以为,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学派的组织特征与行为特征。 墨家是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学派,这个理想,便是公天下、兼爱天下。面对理想又该如何作为?墨家的宗旨是:“口言之,身必行之”,因此,墨家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实践精神的学派。正是因为这种实践自已社会理想的需要,才使得墨家在先秦众多流派中,成为唯一一个有着严格组织的学派。墨者称自已的领袖为巨子,奉巨子为圣人。其实,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他不仅是这个团体的思想领袖,还是这个团体参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不仅如此,墨者们还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他们“以绳墨自矫”,严格要求自已。所谓绳墨,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线。而正是这种“以绳墨自矫”、严格自律的特征,才是这个学派被人称作墨家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们睑黑或是墨子受过黥刑。 将以上分析结合其它资料,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墨家的总体形象:这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他们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墨者们具有一种勇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