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4.2 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相关 素材城市商业布局条件1、最短时间原则。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乘汽车购物已成为顾客商业行为的主要方式。由于乘车购物,顾客的移动能力和活动空间大为增强。因而距离已不再是地为的主要因素。因此,道路的通行能力已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商业中心建筑高度蜜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过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给乘车购物者进入中央商业区造成极大的困难,所以,中央商业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 相反,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的兴起,城市郊区的快速公路已成网状,时间价值现象驱使人们驾车到既便捷又省油的高速公路或快行道。到城市的外缘去购物,虽然是舍近求远,但它比到中央商业区购物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在阐述商业的“接近性”原则时,不再用距离指标,而是用驱车时间指标。 2、接近购物力原则。 按着传统的布局理论,城市商业密度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城市的中央商业区多位于人口稠密的几何中心。而在传统中央商业区附近的老居住区,由于住房陈旧,绿地少,环境污染严重,中产以上的阶层的居民纷纷迁移到城郊的新建住宅区。 随着中、高产阶级居民区向城郊辐散,顾客购买潜力也出现离心倾向,根据接近购买力的原则从事商业布局,在城市外围配置一系列新的商业那群已是大势所趋势。 3、消费心理学的原则。 与传统的商业体系不同,现代商业布局,是在广泛采用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购买行为是这一设计和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在现代城市中,社会购买力随着中产阶层居住区的辐散而呈离心分布,而高消费的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围和近郊。因此为满足高收入的顾客消费的需要,在城市外围地区布局出售高档商品为主的大型商场为宜。 介于上述地区之间的商业点,则低中高档消费品兼而有之,而且要有适当的比例。在新商业区,特别是大型商业中心区的内部结构上,常采用一种紧密组合式的商场形式,将大型百货店、各类商品的品牌商店、中级商店和折扣商店紧凑地组合在一起,使各个阶层的顾客心理都可以得到满足,各得其所,即一站式购物。 4、停车场原则。 配置与商业区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已成为布局新商业体系的必要条件。没有停车场设施的商店会无人问津,缺少停车场是传统中央商业区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要使新的大型商场有足够停车场,只有在城郊才易找到。这也是现代城市商业布局在外缘空间得以发展的一个原因。 当然,在规划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