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设计 小狗包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损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对小狗包弟的真挚的感情。 【 教学重点】领悟作家对小狗包弟的深沉歉疚的感情。 【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的行为。 【 课时设计】2 课时 【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探讨法 【 教学用具】多媒体 第二课时 【 教学要点】 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本文的思想价值。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作者及文革背景,理清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将一步思考和探讨这篇文章的思想价值。 二、思考与探讨 1、小狗包弟被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沉重——歉疚 2、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责备,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3、作者为何沉重、为何歉疚? 明确:作家想到解剖台上的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感的包弟送入虎口,心中便愧疚难当,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 4、作家一共写了两个故事。请大家将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何异同,这样写有何作用? 相同点: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 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注定了作家后来内心的自责和忏悔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深化探讨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 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他们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从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强烈地感受当时社会的动乱,所以对于生存在那样特别时代中的身份特别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① 提醒我们“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的“非人”年代。 ② 为了表现作家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敢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