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双汇集团万隆:世界500强中的“杀猪匠”,一生只做一件事经典语录细心筛选的一生只做一件事,人生感悟/伤感说说依照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人生感悟可以了解人生真理.假如您也有私藏的人生感悟文章,欢迎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一生只做一件事万隆,双汇合团董事长。万隆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他这辈子最喜爱的事情是“杀猪,把猪杀好”。让肉联厂转亏为盈从部队退伍后,万隆进入年年亏损的漯河肉联厂,“资产不过468万,亏损却有580万。”上世纪80年月初,猪肉价格上涨,老厂长立刻储备1500吨猪肉,预备春节卖个高价。万隆却认为,“假如不准时外销,春节后猪肉价格将大跌”。厂长接受了他的建议,立即将猪肉抛售,4天就赚了50万。果真,春节后市场上的猪肉集中抛售,价格大跌,万隆由此一战成名。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此后,他从一个办事员开头节节高升,直到成为新的厂长。当时,肉联厂关系户众多,成天光说不干。万隆可不管那么多,只想着“怎样把企业搞活,让800名职工有活干、有工资发”。他大胆进行改革,实施“三打破”策略。首先,打破工资结构,多劳多得;其次,打破铁饭碗,违反规章制度的一律开除;最终,打破铁交椅,能者上,平者降,庸者下。结果,肉联厂当年就转亏为盈,实现盈利10万块。之后,万隆瞄准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的时机,投资分割肉车间,向前苏联出口了1000吨猪肉,全年达到5万吨。5年后,他攒下了1600万的家底。双汇火腿肠的逆袭1992年苏联解体,出口的路被堵住了,许多肉联厂陷入绝境,万隆却早有预备,“上马火腿肠项目”。原来,他几年前就发觉,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量30%-50%,而中国不足1%,市场空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间宽阔。万隆募集到初始资金后,从国外引进10条火腿肠生产线,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基地,并在工业园区建立了屠宰加工、纸箱包装、化工塑料、生物工程的一条龙。1992年2月,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可是当时的江湖霸主是洛阳春都火腿肠,双汇遇到了劲敌。不过,后来春都老板盲目实施多元化,肉食加工日渐式微。万隆看准机会,坚决推出“双汇王中王”高档产品,以土猪冷鲜肉为原料,通过中温杀菌保留猪肉本身的香味,最为关键的是90%以上都是猪肉。同时,他请来葛优、冯巩等明星做代言人,让品牌知名度快速攀升。此外,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经销商队伍,1000多个经销商快速将双汇火腿肠带向全国。仅仅一年后,双汇就一跃成为龙头老大,营收突破20亿。1998年12月,双汇实业在深交所胜利上市。风波过后东山再起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火腿肠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后,万隆又将目光投到了冷鲜肉市场。他将冷鲜肉引入国内,使用全流程冷链,包括生产、运输、销售、经营,彻底颠覆整个行业。详细来讲,就是引进冷藏加工间,实现冷链生产;使用冷藏汽车、冷藏集装箱,保证冷链运输;使用冷冻陈设柜和贮存库,进行冷链销售;实施连锁经营。到了2022年,双汇年屠宰量5000万头猪,销售收入突破100亿。2022年,“瘦肉精”大事给双汇的进展按下暂停键,企业陷入负面舆论的漩涡,损失超过121个亿。万隆还是非常硬气,“错就是错,不要找任何理由”。他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消费者致歉,并且公开承诺三点:第一,食品平安制度化,成立食品平安嘉奖基金。其次,强化源头掌握,“不再从散户买猪”。第三,生猪头头检验。凭借这些举措,双汇渐渐回到正轨。2022第5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年,双汇营收恢复到450亿,彻底走出了低谷。2022年,双汇营收突破518亿,而77岁的万隆依旧坚守在一线。他说,“我只是一个标准的杀猪卖肉的屠夫。我什么事儿都不干,就干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