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山行》(1 课时)预习展示: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和绝句的有关知识。2.积累字词句。3.能提出 1-2 个问题。相关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育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理解诗意,体会诗情。3.感受文字美。评价任务: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2.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3. 谈谈你对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最喜爱什么季节?定有学生猜是秋天。是的,秋天天高云淡,北雁南飞,很漂亮;秋高气爽,瓜果遍地,很香甜;清风阵阵,落叶飞舞,很诗意。让我们怎能不喜爱?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歌咏秋天的诗文来表达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板书 山行二、预习成果展示1.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 2.读准字音石径斜( )( ) 霜叶( ) 塞下( ) 千嶂( )燕然未勒( )( ) 羌管( ) 不寐( ) 独倚( )三、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解释题目,理解词语⑴ 山行:在山上行走⑵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 斜: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 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 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 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 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3、读这首诗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吗?(考查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