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2) 新人教版课题本 学 期 总 第 课时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课型讲读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时间复备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日,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1)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3)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4)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 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判,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 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 深化领 悟 人 物 形象,从人物身上体会其崇高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文本解读能力。 学生通 过 自 主 阅读,在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的基础上与其他同 学 进 行 沟通。 指名让学生朗读,老师加以指导 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三、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四、 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