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行教育讨论“品行”指人的品性和品行,品行教育既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也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品行教育的核心价值包括:仁爱、诚实、宽容、尊重、责任、合作、自信、自律、勤奋、勇敢等适应现代社会与个体进展要求的人生品行。品行决定人的命运和未来,而一个人品行的形成,则主要在幼儿时期。中国有句俗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育并基本定型的,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了。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进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养教育中如何培育幼儿形成良好品行,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行,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一、讨论幼儿品行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随着近年来国家、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2025 年 11 月温总理在幼儿园就进展学前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时提出“幼儿园老师要具备学习能力、引导能力、创新能力,就是要求老师不仅自己会学习,还要教会孩子们学习;通过引导,进行适合儿童特点的养成教育、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制造一种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可见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全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视。吉林省商务幼儿园是一所有近六十年文化底蕴的公办园,其老师不乏市、区级业务骨干。园长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幼儿身心进展特点认为:幼儿园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在智商方面有所提升,而且在文明礼仪、良好品行塑造方面都应该有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现,因此我园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幼教专家引领下制定了养成教育课程总目标及分解目标,以便更好地实施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行为习惯的培育,就是教育。童年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可塑性极强。”因此,幼儿品行教育对培育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综合素养全面进展的人才,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让幼儿终身受益的教育。幼儿品行教育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及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幼儿实施品行教育成为我园老师不断探究讨论的课题,我们开展幼儿品行教育讨论,目的在于提高老师对培育幼儿社会性进展及对品行教育的正确认识,同时将这种正确的认识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动,落实于日常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