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主题墙创设培训反思很感谢这次李老师给大家,关于主题墙的培训,因为正好大家每周也在做主题墙,所以对比李老师给予的方法结合本班的创设,做了如下的反思和总结。 李老师就主题区域创设给予了五个评价维度:一、区域数量的丰富性,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三、年龄特点的突出性,四、材料投放的适应性。 就四个维度来说,我们班级本次创设的主题为公交车来了,内容为:一、幼儿情况分析。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候,做在转盘上模拟公交车的场景,玩的不亦乐乎,一会说“我到站了”,一会儿说“让我下车”,有的孩子还讨论起了买票的问题,中间也因为上下车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确定为“先下后上”。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的社会行为规则,因此尝试展开“公交车来了”的主题活动。二、主题内容。在《公交车来了》主题中,识公交、坐公交、公交乐三块为主要内容。识公交公交车的种类、公交车的外形、公交车的内部结构、车牌号、公交司机。乘公交:规则:交通标识、买票、安全、礼仪:文明乘车、公交线路:站牌、站点、公交乐:坐公交外出、公交车畅想。三、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进展;既贴近于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公交车来了》的主题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四、预设的学习目标。1、知道公交车的主要特征,理解车上各种设施在设计上的人性化理念,了解公交车给人们带来的方便。2、了解乘公交车的基本礼仪,不推不挤、主动买票、让座等,学会文明、安全乘车。3、培育幼儿的社会公德意识以及良好的公共场所礼仪行为。4、深化了解站牌、站点,增强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探究的兴趣,进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5、通过观察更具体地表现出公交车的外部特征,提高绘画能力,设计未来的公交车。 其中包含科学区,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角色区等 5 个区域都能够满足到孩子的进展与探究,中班孩子对于规则的建立非常的敏感,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规则的遵守以及在行车过程中的社会规则的了解,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到在主题墙创设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无目的性,无参加性,缺少系统性,进展性,无逻辑性与递进性,内容过多过难,缺少核心目标与内容的体现,艺术性不够等。为了避开此类问题的出现,在创设主题墙时,尽量让孩子们参加进来,以孩子为主体,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