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讲 解三角形问题题型 1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对应学生用书第 5 页)■核心知识储备………………………………………………………………………·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在△ABC 中,===2R(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变形:a=2Rsin A,sin A=,a∶b∶c=sin A∶sin B∶sin C 等.2.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在△ABC 中,a2=b2+c2-2bccos A;变形:b2+c2-a2=2bccos A,cos A=.3.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absin C=bcsin A=acsin B.■典题试解寻法………………………………………………………………………·【典题 1】 (考查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如图 21,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 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 D 在西偏北 30°的方向上,行驶 600 m 后到达 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 75°的方向上,仰角为 30°,则此山的高度 CD=________m.图 21[思路分析] 由已知条件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CB 的值―→在△ABC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得 BC―→在 Rt△BCD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 CD 的值.[解析] 依题意有 AB=600,∠CAB=30°,∠CBA=180°-75°=105°,∠DBC=30°,DC⊥CB.∴∠ACB=45°,在△ABC 中,由=,得=,有 CB=300,在 Rt△BCD 中,CD=CB·tan 30°=100,则此山的高度 CD=100 m.[答案] 100【典题 2】 (考查应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2017·全国Ⅰ卷)△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ABC 的面积为.(1)求 sin Bsin C;(2)若 6cos Bcos C=1,a=3,求△ABC 的周长. 【导学号:07804011】[解] (1)由题设得 acsin B=,即 csin B=.由正弦定理得 sin Csin B=.故 sin Bsin C=.(2)由题设及(1)得 cos Bcos C-sin Bsin C=-,即 cos(B+C)=-.所以 B+C=,故 A=.由题意得 bcsin A=,a=3,所以 bc=8.由余弦定理得 b2+c2-bc=9,即(b+c)2-3bc=9.由 bc=8,得 b+c=.故△ABC 的周长为 3+.[类题通法]1.关于解三角形问题,一般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适用,同时要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这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2.在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可以实现边角互化,尤其在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 A 中,有 a2+c2和 ac 两项,二者的关系 a2+c2=a+c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