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备考策略主标题: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备考策略副标题:通过考点分析高考命题方向,把握高考规律,为学生备考复习打通快速通道。关键词: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备考策略难度:2重要程度:4内容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例 1】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AB⊥AD,AC⊥CD,∠ABC=60°,PA=AB=BC,E 是 PC 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 ABE.证明 (1)在四棱锥 P-ABCD 中, PA⊥底面 ABCD,CD⊂平面 ABCD,∴PA⊥CD. AC⊥CD,PA∩AC=A,∴CD⊥平面 PAC.而 AE⊂平面 PAC,∴CD⊥AE.(2)由 PA=AB=BC,∠ABC=60°,可得 AC=PA. E 是 PC 的中点,∴AE⊥PC.由(1),知 AE⊥CD,且 PC∩CD=C,∴AE⊥平面 PCD.而 PD⊂平面 PCD,∴AE⊥PD. PA⊥底面 ABCD,∴PA⊥AB.又 AB⊥AD 且 PA∩AD=A,∴AB⊥平面 PAD,而 PD⊂平面 PAD,∴AB⊥PD.又 AB∩AE=A,∴PD⊥平面ABE.【备考策略】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一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是平行线法(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解题时,注意线线、线面与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另外,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矩形的内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或给出线段长度,经计算满足勾股定理)、直角梯形等等.考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 2】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中,AA1⊥平面 ABC,AB=BC=AA1,且 AC=BC,点 D 是AB 的中点.证明:平面 ABC1⊥平面 B1CD.证明 ABC-A1B1C1是棱柱,且 AB=BC=AA1=BB1,∴四边形 BCC1B1是菱形,∴B1C⊥BC1.由 AA1⊥平面 ABC,AA1∥BB1,得 BB1⊥平面 ABC. AB⊂平面 ABC,∴BB1⊥AB,又 AB=BC,且 AC=BC,∴AB⊥BC,而 BB1∩BC=B,BB1,BC⊂平面 BCC1B1,∴AB⊥平面 BCC1B1,而 B1C⊂平面 BCC1B1,∴AB⊥B1C,而 AB∩BC1=B,AB,BC1⊂平面 ABC1.∴B1C⊥平面ABC1,而 B1C⊂平面 B1CD,∴平面 ABC1⊥平面 B1CD.【备考策略】 证明两个平面垂直,首先要考虑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也可简单地记为“证面面垂直,找线面垂直”,是化归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方法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证明非常类似,这种转化方法是本讲内容的显著特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