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评价中若干问题的研讨老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搞好老师评价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老师评价难度很大,许多问题很值得研讨,对某些问题的研讨甚至还会引发争议。本文就老师评价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以期能够说明自身的某些浅见,最终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同学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是否有评价资格问题 众所周知,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推断”活动。“事实推断”和“价值推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推断”,是指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所谓“价值推断”,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法律规范,在事实推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根据教育评价的定义,“事实推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只有“价值推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老师评价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模糊,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老师是否被聘任和是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由于同学年龄知识、经验和推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同学,所以,同学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推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而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推断”,即没有资格评价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好还是差。 据了解,许多学校曾经实行过“挂牌教学”,即两个或两个以上老师开设同样的一门课,由同学自由选听。根据校方的设想,同学选听多的老师,其教学水平一般是较高的;反之,其教学水平一般是较低的。可有时的实际情况与校方的设想出入很大:同学选听多的老师并非教学水平较高,而是对同学要求不严格,例如上课不点名,平常较少安排作业,考试漏题;同学选听少的老师并非教学水平较低,而是对同学要求严格,例如上课要点名,平常安排作业较多,考试不漏题,每次考试都有不少同学不能过关。同学在校学习时,可能对前一类老师赞扬声不时,对后一类老师咒骂声不时。可是,当这些同学参加工作后回想在校学习时主要师从前一类老师而未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对这类老师的评价持完全相反的态度。试想,假如我们当时仅凭同学的评价来断定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是好还是差,岂不冤枉了这些仔细负责的老师?当然,这种情况不是很普遍,但至少说明有时同学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的评价有情绪化和不客观等特点。 我们又必需供认,同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