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研把握复习节奏的方法 数学考研把握复习节奏的方法 间或凝定思维想想,考研已经过去几个月了,那使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硝烟也已经渐渐散去,但考研留下的回忆却是刻骨铭心、难以遗忘。那段岁月被风吹拂过后,留下层层丰厚的精华,滋养下一个花开满园的春天。对于自己的考研结果,我个人认为数学考得比较满足,以下阅历共享给大家。 一、通读教材。 有很多同学认为读教材是铺张时间,只是埋头做题,结果题目做了很多,但效果并不好。我认为学问点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出题的方式和角度,只有对根本概念、根本定理有充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取胜之道。我将教材精读了三遍,定理的证明及课后的习题也已娴熟把握,为考高分打下了坚实根底。在其后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也常常重翻课本。因此,对教材的脉络熟透理解,对做题速度和质量都具有很大的关怀。 二、大纲的重要性 当然在没发布大纲之前,可以依据上年大纲进展复习,到底每年的大纲转变并不是很大。假设大纲发布后,首先通读大纲,了解对各类学问点的要求。2025 年,大纲对考研初试课程进展了调整,数学总分 由原来的 100 分增加到 150 分,即在总分没有增加的状况下,数学的分数增加了 50%,极大地加大了数学在总分中的重量。而数学由于其自身学科的特点,始终都是拉分的科目,即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之间的分差比较大,数学成果往往确定着考研的成功与否。 三、适量做题 大四上学期开学后,课业负担不很重。9 月至 11 月是考研数学复习中最重要和最累的阶段,即在该阶段内要有针对性地适量做题,这个阶段根本就确定了你的考试水平。题目做得越多,往往越能一眼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有的放矢。在第一遍复习过程中我把曾经做错的和不会做的习题都抄在一个笔记本上,并且随身携带、常常复习,了解自己错误的根源所在,搞清楚问题是出在理解得不透彻,还是思维消灭了误区。开场的时候一天能抄 30 道错题,那自然是特别郁闷的,后来随着水平的提高,一天只有十几道了。这是一个蛹化蝶的过程,很漫长,也很苦痛,期望大家确定要坚持住。 四、做模拟试题和真题 到了 12 月份的冲刺阶段,主要任务是做模拟试题和真题。我一般规定自己每天在 150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套试题,每次都当成真正的考试,仔细地在答题纸上做一遍,做完好套试卷以后严格依据标准答案批改,给自己打分,将所犯错误抄在一个特地的错题集上 。将错题再仔细地做一遍,这样一天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