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开学典礼老师代表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很兴奋也很荣幸作为老师代表在这里说几句话。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学院都在这里欢迎新同学,祝贺同学们在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之后,进入你们梦想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今年正值中国传媒大学建校 60 周年,你们在此时成为了新闻学院的一名学生,实属幸运。再过几天就是 9 月 10 号老师节了。昨天晚上接到学院领导交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开始想,应该说些什么呢?这时,我忽然发现一个巧合,就是今年是我进入新闻学院工作整整二十周年,也就是我从教整整二十周年的纪念。假如大家知道一些校史的话,当年的北京广播学院建院之初就设置了新闻系,当年的新闻系进展到今日的新闻学院,60年的辉煌历史,我见证了超过二分之一的岁月。踏上定福庄这块热土,是在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三个年头。30 多年前的校园远没有现在这般洋气精致。我们现在开会的位置是当年的露天游泳池。一号楼下杂花生树,不知名的灌木狂野生长,春天时会开出各种颜色的花朵,灿若云霞;大片大片的核桃林郁郁葱葱,挺拔的白杨树排列成行。小小的校园被农民的大片的庄稼和菜地包围。如今繁忙的京通快速当时还是一条窄窄的砂石路,312路公交车是广院学生进入北京城区的唯一交通工具,其拥挤程度不亚于今日高峰期的八通线。我和我的同学们见证了主楼和东西配楼从荒草地上拔地而起,我们也在这里成年。毕业后我在一线从事了 8 年的新闻采编工作,又考回母校攻读硕士讨论生,跟随导师王振业教授学习新闻业务,94 年毕业后留在了新闻学院。所以,帝都东郊这块小小的土地,对我的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到今日,我也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我想说一声,当年的广院,今日的中国传媒大学,我的母校,你永远是我的挚爱! 时间飞逝,我的硕士导师王振业教授已经离开我们四年了,学生们常常想起他,缅怀他。他撰写的《新闻评论教程》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仍在捧读,老一辈学者留下的精神财宝,我们这些后生晚学永远享用不尽。同学们,你们来到的新闻学院,老师队伍一直人才济济,群星闪耀,值得你们为之骄傲。我们当年直接受教于新闻理论著名学者康荫教授、王珏教授、张宝安教授、新闻史知名学者赵玉明教授、新闻评论知名学者王振业教授、广播新闻知名专家曹璐教授、吴缦教授、张舒教授、常秀英教授,还有娄才杰教授、梁一高教授等等等等前辈,从他们身上,我们吸取到丰厚的营养,不仅有新闻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们,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