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的初中观后感 5 篇 朗读者的初中观后感 今日我们全班同学和班主任在教室里观看了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并且还是第一期呢!它的主题是,遇见。 董卿亲自去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等等等等。最终寻找到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其中第一期就出现了七位嘉宾。他们分别是知恩图报的濮存昕,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才华横溢的商业大鳄柳传志,相亲相爱的周小林,殷洁夫妇,世界小姐张梓琳和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她和她的团队在阿富汗每一天最多接生四十多名新生婴儿,并且无一伤亡,有的人会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技术高超就行了。可是当时的阿富汗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并且你根本就不会明白什么时候会被从天而降的炮火“临幸”,或是在睡觉时被孕妇的呻吟声惊醒。而她和她的团队们却在那里坚持了数十曰,他们真的太伟大了! 生命不会因沉默而沉沦,却会因阅读而闪亮。静下心来倾听心海的涛声,不必在乎咬音嚼字,不必在乎抑扬顿挫,只要随心而读。我想这应当就是朗读者的含义吧! 朗读者的初中观后感 《朗读者》中的眼泪不少,但细细想来,这些眼泪,与本身,有多大关系呢? 濮存昕和医生的故事感人,却多多少少和老舍与宗月大师的故事隔着层皮;姚晨作为一个妈妈感激月嫂,和鲁迅感激自己的保姆阿长又存在着些许出入。人设和情感与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来自本土,而是我早先并不看好、香港的罗家英、汪明荃夫妇。他们的幽默、淡然、豁达、开朗,才正应了冯骥才的《老夫老妻》,既没有抢戏,又很合适。 当我看到罗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泪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两个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静。 虽然他们的故事是喜剧收场,但信任许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绎得哀而不伤。因为,我们要向孩子传达的是,比感动更远的领悟,是即使面对苦难,也能平静处之,淡然微笑的风度。 学会节制,比只会哭泣更重要。 学会内心深藏悲愁却不显露,而不是滔滔不绝去诉苦抱怨。 《朗读者》好,但它更像艺术人生,讲的是嘉宾的故事;但假如它更专注,学会控制情绪,我会给更多掌声。 有人会说,读书的境界原来就分为两层,一是我注六经,二是六经注我,也就是说一种是用自己的话解释好,一种是用的观点来说自己的故事,《朗读者》显然属于后一种,它的境界更高呀! 这种观点似乎也说得通,但对于孩子,连第一种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