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进展党员个人心得体会 4 篇 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进展党员个人心得体会 1 疫情下,尤其是“战疫”攻坚的吃紧时刻,集中医疗资源发力于疫情防控诊治,这是决胜“战疫”的必需,更是所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责无旁贷的担当体现。但集中优势医护资源攻坚决胜“战疫”,并不是让医疗机构把所有的日常门诊和诊疗服务都一停了之、一关了之。最科学的态度,正如郭燕红专员所言,医疗机构既要做好疫情防治和患者救治,也要保障日常医疗服务需求。事实上,疫情下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不能“停摆”,这不仅是现实需要,更是“战疫”所需。 “战疫”面前,集中优势医疗资源走上前线,或者集中在新冠肺炎患者诊疗救治和防疫防控重点部位发挥作用,是非常时期的当务之急,也是科学阻断疫情传播、降低疫情风险、保障“战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前提和保障。但相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这种集中优势兵力资源并没有让所有医疗机构就此“停摆”。同样,即便是普通医疗机构出于防疫需求,应时而动调集优势医疗资源设立专门发热门诊和隔离诊疗场所,动员力量也大多仅限于发热、呼吸、重症、心血管、感控管理及护理等关键岗位和部门,其他普通医疗资源和承担日常门诊及医疗服务的资源则完全应该坚守岗位,主动弥补人员调剂后的资源空白,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确保不因此而影响诊疗服务的进行。这不仅仅是维持医疗机构这一特别公共服务供给的平稳有序,更是凸显服务公共卫生健康、履行救死扶伤神圣职业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下,确诊患者需要专业诊疗救治,意思对象需要科学隔离检测,疫情需要科学防控阻断,常规防疫更需要一丝不苟,但现实中同样还有其他迫切需要诊疗服务对象在期盼。如突发性疾病患者、常规性疾病患者,还有一些特别的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透析患者等等,同样更急需专业医疗救治服务的到位来纾苦解困。假如因“防疫”而对医疗机构的日常门诊和住院服务等一停了之、一关了之,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岂不是雪上加霜?假如因此而导致普通患者遭遇不能及时诊疗之苦、付出求医无门的惨痛代价,不仅是民生受苦、患者受罪,更是社会之痛和秩序之乱的滋源,这岂不是加大了疫情对社会和个人的负面影响,加重了不必要的公共抗疫代价和成本负担? 决胜“战疫”的成果不仅要体现在对疫情的科学阻断和防疫获胜上,也要体现在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对社会和公众的负面影响上,更要体现在最大程度低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进展和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