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_第1页
1/23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_第2页
2/23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_第3页
3/23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第一节 区位理论的产生与开展一、区位论的产生与开展区位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是经济开展和经济分工加深的产物。在经济开展的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生产地也是消费者的居住地,生产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兴旺〔以手工业为主〕,这个时期没有探讨区位论的需要和可能。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以后,经济迅速开展,工业从家庭手工业向大工厂开展,企业间竞争剧烈,因此工厂企业最正确区位选择就成为竞争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区位论就顺应社会需要而产生了。〔一〕早期区位思想的产生早在 18 世纪,区位论思想就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出现并广泛传播。如法国的康提伦〔R. Cantillon〕于 1775 年在他的著作?关于商业本质的一般论述?中提出城市谷价决定农民的土地用途,指出城市谷价运费的多少与距离城市的远近,都影响农业各部门的区位。他还以同样的观点论述了工业、矿业和林业的区位。这是后来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开展的先驱。〔二〕静态区位论的讨论19 世纪-20 世纪 40 年代为静态区位论讨论阶段,是典型的静态模式时期,多以一两个因素进行孤立的分析。在这一时期,一般经济理论讨论以英国为主,以抽象距离因素讨论区位论以德国为主。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已逐渐走向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垄断集团之间竞争剧烈,另一方面垄断集团内部也在追求个别企业的“合理性〞,这就大大推动了区位论的讨论,主要表现在从工业和农业两个侧面探讨经济布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1. 农业区位论的讨论在农业区位论讨论方面,最早是苗勒〔A. Muller〕在 1812 年专门探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农业形态的分布。杜能〔J. H. von Thunen,1783—1850〕在 1826 年发表?孤立国?一书,成为农业区位论的代表。该书对农业区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核心思想是:不同农产品由于距离市场远近不同,各有其相对的优势区位。其理由是:农业开展是由市场谷价决定的,如产地与市场距离加大,运费就增加,农产品中谷物的原价必须减少,所以远离市场的农场,以粗放经营方式才可以获利。以此为根据,划出以市场为中心的农业土地利用同心圆。在杜能之后,讨论农业区位论最有名的是布林克曼〔T. Brinkmann〕,他从杜能理论中导出一些简单的原那么和概念,提出了节约指数〔即地租指数,为每单位距离的运费变化率〕的概念,并以数学的方法探求决定空间区位的各种因素。他认为,指数最大的生产物确实占有接近市场的有利位置。此外,萨林〔E. S...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