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四、密度知识的应用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通过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悟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的密度;3、会应用密度知识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仔细求实的科学态度,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2、 通过测水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水的密度。难点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水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一、复习引入新课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 式 如 何 ? 水 的 密 度 是 多少?3、怎样测螺母的密度?怎样测液体的密度呢?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二、活动: 测水的密度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再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2;然后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 V;讨论、沟通: 方案二误差较小ρ水=m1−m2V方案一误差较大使学生明白,一个物理量假如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根据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算。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最后算出水的密度。方案二:先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然后将烧杯中的水倒 入 量 筒 中 ( 倒 一 部 分 也行)测出水的体积 V;再测出烧杯中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2;最后算出水的密度。哪种方案误差较小?写出水的密度表达式(用测得的数据表示)误差较大的方案,测出的密度 偏 大 , 还 是 偏 小 ? 为 什么?因 为 有 一 部 分 水 残 留 在 烧 杯中,使测得的水质量比量筒中水的实际质量要大,所以测得的密度偏大。考虑如何减小实验误差。三、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例 1、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 0.92×103kg/m3,则这瓶油的质量是多千克?例 2、有一个边长为 0.1 米,质量为 8.5 千克的正方体铜块,问:该正方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已知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要求学生用三种不同方法分析 铜 块 是 实 心 的 还 是 空 心的。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