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第 2 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第 2 课时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预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园地第 2 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关怀到有需要的伴侣。 语文园地第 2 课时教案 1 理解古诗《回乡偶书》,背诵默写这首诗。 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感受我国诗歌的魅力,培育宠爱诗歌的乐趣。 一、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准生字读音。 4、理解古诗大意。 5、学生沟通。 6、指导诵读、表演。 二、理解诗意,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识的乡音,这位 86 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由图切入,感知诗人形象。 〔1〕瞧,这个人就是贺知章,说一说,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结合词语“老大”“鬓毛衰”理解诗人形象。 A、鬓毛衰 观图协商 :同学们,认真地观看观看,你从哪里看出贺知章很老了? 理解“鬓毛”:耳朵两边的头发我们称之为鬓毛。学习“鬓”。 比较:看看贺知章的鬓毛,再看看摸摸我们自己的鬓毛,你觉得有什么区分吗? 理解“鬓毛衰”:耳朵旁边的头发又白又稀有我们可以称作鬓毛衰。 指导朗读:乡音无改鬓毛衰。 B、老大 还有哪个词也说明贺知章很老了呢?猜一猜,他可能有多少岁了? 资料补充:据说贺知章 10 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离开家乡去长安求学了,长大后,还在洛阳当官,始终到 83 岁才回到家乡,这一别就是 70 年啊。 指导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探寻回乡缘由,读懂爱乡感情。 〔1〕贺知章这么老了,为什么要回到家乡呢? 〔2〕根据回答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师深情介绍:因为这里有他的家,有他的亲人,还有他儿时的伙伴,他们曾经在这里一起捉迷藏,一起跳绳,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多欢乐啊。看,家乡的桥,家乡的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这里给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所以,即使老了,年纪大了,即使路途遥远,诗人还是要回到这里,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3〕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诗人宠爱家乡的那份情意。 3、了解诗人回乡遇到的事情,体会回乡冗杂的心情。 〔1〕贺知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