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论语》_学习方法网 --------------------------------------- 今日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语文课外阅读:《论语》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起初被视为儒家传记类作品的一种。自两汉以来,孔子地位的提高,《论语》便日益受到了重视,更是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界几千年的著作,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从古至今一直闪耀在人们的心灵世界,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性的陶冶和行为的感化。《论语》的时代是一个学风蔚然的时代,《论语》中体现的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今日的我们欣羡和反思。 《论语》中的师生相互了解,都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对方。孔子熟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弱点,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了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作出相反的回答。 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原因在于冉有平常做事优柔寡断,需要壮胆;而子路勇于作为近乎鲁莽,需要适当地引导。 孔子了解他的学生,却并不因此而厚此薄彼,而是针对各人的特点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的完善,扬长避短。不仅孔子了解学生,孔门弟子亦能对老师作出十分到位的评价。 《论语》中记载的颜渊、子路、子贡等人对孔子的评语,虽各有异同,却都反映出他们对老师为人治学的独到认识,并且,了解越是深化全面的学生,往往更能认识孔子及其学说的伟大之处,从而领悟学术与为人处世的真谛。颜渊曾喟然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也许这是众多弟子对孔子的评价中最精当的一条,也是颜渊之所以成为孔子最得意门生的原因之一。 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是因材施教与尊师重教的前提。而在现代教育的实践中,往往学生对老师的学术理想知之甚少甚至没有了解的愿望,有时甚至只是一味希望从老师那里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而忽视了与老师的沟通沟通,忽视了学习乃至学术的真正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难以形成和谐的学术氛围,师生之间的隔膜最终会影响到教学乃至学术的进展。 《论语》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论语》中的平等不仅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