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散文中的人生况味饮食散文中的人生况味 摘要:《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介绍饮食文化的一本散文集,但在这本书中,梁老先生不仅仅谈吃,他将饮食文化、故土乡情融入其文章之中,令人掩卷遥想美食的同时,还能沉思其中的人生况味。从这本散文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情冷暖,窥见人之本性,更能体悟到人生哲理。 关键词:《雅舍谈吃》 梁实秋 饮食散文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在台湾时期完成的一部散文集,书中介绍了许多有关饮食文化的知识,读来令人口舌生津,垂涎三尺。梁老以他特有的典雅的语言描写各地美食,文白相间,旁征博引;但他又不仅仅谈吃,他将饮食文化、故土乡情融入其文章之中,令人掩卷遥想美食的同时,还能沉思其中的人生况味。 一、从饮食中品人情 《礼记·礼运》中说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欲乃是人之本性,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但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展,饮食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人们生存之需,而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入了地域特色和个人情感。读完这本《雅舍谈吃》,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其字里行间浓浓的人情味。 梁实秋的一生也算是漂泊不定。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抗战爆发之后,他在北平、青岛、广州、四川等地来回奔波。1949 年他来到台湾定居。此后便没能再回到故乡北平。所以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怀乡之情。《雅舍谈吃》中的许多篇目都是描写其故乡北平的饮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要属豆汁儿了。胡金铨先生在谈老舍的一本书上,一开头就說:“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梁实秋先生也这样认为,他说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儿也是以北平城里的人为限,城外乡间没有人喝豆汁儿。而且豆汁儿这一食物是没有阶级之分的,在北平城里,上到府门头儿的姑娘、哥儿们,下到底层的劳动人民都好这一口。离开北平之后,梁公想念豆汁儿到不能自已,他在台北虽也尝到过豆汁儿,但完全不是北平的味:“乌糟糟的两碗端上来,倒是有一股酸馊之味触鼻,可是稠糊糊的像麦片粥,到嘴里很难下咽”。由此梁公发出了“可见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牵强不得”这一感慨。诚然,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他地方虽可仿制但难得其精髓,这一点身在异乡的游子是最有感受的。“牵强不得”四个字道尽了梁公内心苦涩的思乡之情。 梁公通过饮食抒发思乡之情不独写自己,也写身边的亲人朋友。梁公有一位甘肃的同学极嗜葱蒜,而因夫人是江苏人家中禁食葱蒜,所以他去梁公家做客只要求大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