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会考重要学问点总结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需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根本技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学问点总结 ,期望对你们有关怀!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学问点总结 【一】 1、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本钱、市场因素。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急、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峻等。 例:山东承受韩国产业转移的缘由 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近;交通便利;市场宽敞;技术水平较高;根底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丰富等 例:广东产业转移到江西的缘由 接近广东,有铁路相连,交通便利;劳动力充分且较廉价;地价水平低等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留意分转入和转出区) ① 促进区域产业构造调整; ②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 转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转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大) ④ 转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例:对转入区的影响:加快产业构造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转变原来的地理景观,加重环境污染; 【二】 1 我国东、中、西部差异地理必修 3 学问点总结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 12 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 9 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 10 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 东部与中西部的进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兴盛,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进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其次和第三产业相对兴盛,工业构造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宽敞,资源丰富,总体进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构造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确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 【三】 1、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格外发育。20 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 6 级以上地震近 800 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全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2、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峻的国家。1900 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 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 53%;1949年以来,100 屡次破 3、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