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心理素养展示 高三上学期心理素养展示 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开。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小燕子! 楼层上出现了一些黄兜兜的鸟窝,不时会有两只鸟儿来回飞着。过了几天,就听见“唧唧喳喳”的声音了——是雏鸟诞生了。每天它们的妈妈都会来给它们喂食,叼着虫子。 人们便没有打扰它们温馨恬静的生活,只是默默的凝视着。 但现在,却没有了,心里报着疑问来看看。啊!窝没有了。窝哪?再看看地下血肉模糊的东西——是鸟儿的残骸,血淋淋的事实,让人揪心啊,让人愤慨! 或者,害鸟者们,是麻木的,是无情的,是冷血的!生气不至于发泄在几只刚刚出生的生灵上吧! 为什么? 素养。 素养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养”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育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养”有别于人的生理素养,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进展的。也就是说,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育、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养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养,知识只是素养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定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养。 第三,素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素养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将人才的素养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养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养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育、造就和提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养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养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体心理素养。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高三上学期心理素养展示 和谐校园产生于师生员工健康向上、积极努力、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而这样的精神状态来自学校的文化和精神物质诸多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