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典题例析 规律总结※【例 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进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 3 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答案】C【例 2】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 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1)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状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 。(2)b-d 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 ,该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后形成的森林为 。(3)c-d 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表明该群落已演替到 群落阶段,此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 的。【解析】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大多数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该图示中 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状镶嵌分布,故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分析图示中的三条曲线,草本植物在火灾后第一个出现,随后是出现了灌木,最后出现了乔木。虽然发生了火灾,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故该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且演替后形成的森林为次生林。c-d 段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基本相等,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进展到高大乔木为优势种的时候,说明演替已进入顶级阶段——森林阶段。【答案】(1)水平结构(2 分)(2)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2 分) 次生演替(2 分) 次生林(2 分)(3)顶极(2 分) 基本相等(2 分) 规律总结: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概念的理解:① 以“无”为基础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a.“从头开始”,从来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