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考试重点复习题第一至八章中药学总论1、 《神农本草经》(簡称本经)共收载药物 365 种,其中植物药 252 种,动物药 67 种,矿物药 46种。该书根据药物性能功效得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这就是中国药物学最早得專著。2、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或《官修本草》):唐·苏敬、李勣等人编撰,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得药典。载药 844 种,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3、 李时珍于 1578 年(明万历六年)完成《本草纲目》(1593 年刊行)。总结 16 世纪以前我国得药物学:载药 1800 多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附方 1 万首。4、 中药得采收季节、时间与方法,对中药得质量好坏与疗效高低有着密切得关系。也就就是说,药材得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进行。一般药材得采收时间及方法 : -(1) 植物类a)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得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b)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c)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时摘取花蕾。d)果实与种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亦有未成熟时采收得。e)根与根茎类: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少数夏季采收。f)树皮与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2) 动物: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3) 矿物:大多可随时采收。 5、 中药炮制得常用方法有哪些?(1) 中药炮制得常用方法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类型。简述如下 : - a)修治 - 包括纯净、粉碎及切制处理;b)水制 - 包括洗、淋、泡、润、漂、水飞等方法;c)火制 - 包括炒(清炒及固体辅料炒)、炙(蜜、醋、酒、盐及姜汁)、煅、煨、烘焙等方法;d)水火共制 - 包括煮、蒸(清蒸及辅料蒸)、潬、淬等方法;e)其它制法 - 包括制霜、发酵、发芽等方法。6、 五味得作用就是什么?(1) 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2) 甘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与药性、与中得作用。 (3) 酸味有收敛固涩得作用。(4) 苦味有降泄、通泄、疏泄、清泄邪热、燥湿、泻火坚阴得作用。(5)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得作用。(6) 淡有渗湿利水作用。(7) 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而不尽相同。 7、 七情得内容 : -(1) 单行:即一种药物单独应用。(2)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得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3)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就是治疗目得一致得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得疗效。(4)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