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兴文县文广体局 庞建康摘要:2025 年 1 月 5 日,中国共产党兴文县委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兴文文化改革进展的实践和经验,仔细讨论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就加快建设与兴文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相适应的文化强县作出了重大决定。这个决定为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大繁荣、大进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但是,建设文化强县将面临很多瓶颈的制约: 如机制不活,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比较滞后,文化行政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层文化活动乏力等。为此,只有把《决定》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激活社会自觉文化,才能突破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推动兴文文化大进展大繁荣。关键词:文化强县 瓶颈 对策 一、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县各行事业在跨越进展的领域中,同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相比,文化的腿显得更短,进展的难度更大,这已成为今日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与呼声。其实历届县委、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事业,试图通过努力,让兴文文化事业有长足的进步和进展;但事与愿违,到今日都不是县委、政府和广阔民众想看到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制约文化事业进展的瓶颈很难突破,这些瓶颈,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运行机制不活,公益性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比较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乏力。1、运行机制不活,主要是在管理体制方面:一是没有完全建立促进文化事业进展的良性机制,因而难免限制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内部活力的充分发挥。不少干部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事业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导致公益性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二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部门分割、各自为阵,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无利的事情互相推诿没人管,在管理体制的层面上尚未形成文化事业进展的合力。三是管理部门职能错位、缺位现象依旧存在,往往把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对产业经营活动的干涉混淆起来,在对企业的生成、行业准入、融投资、具体经营活动等方面设置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