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1.1 直流调速系统的进展概况五十多年来,直流电气传动经历了重大的变革。首先,实现了整流器件的更新换代,从 50 年代的使用已久的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简称 G-M 系统)及水银整流装置,到 60 年代的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 V-M 系统),使得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再到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变换器的产生,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有所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使电气传动完成了一次大的飞跃。另外,集成运算放大器和众多的电子模块的出现,不断促进了控制系统结构的变化。8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展,8-32 位单片机相继出现并应用于控制系统,控制电路已实现高集成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及低成本。以上技术的应用,使系统的性能指标大幅度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系统的调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广,所以,在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都采纳直流电气传动。早期,直流传动的控制系统采纳模拟分立器件构成,由于模拟器件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存在温漂、零漂电压,构成系统的器件较多,使得模拟直流传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可靠性较低。随着单片机广泛应用于直流传动系统,实现了调速系统的数字化控制。数字化调速系统与模拟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提高了调速性能。测速的数字化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高精度测速,扩大了调速范围,提高了速度控制的精度。另一方面,模拟电路难以实现的控制方法,如自适应控制、复合控制等都能容易的实现。其次,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硬件高度集成化使得零部件数量和触点大大减少,大部分功能都是由软件完成的,所以数字化直流调速系统的故障率比模拟系统小。而且数字电路的抗干扰性能强,不易受温度等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运行的可靠性高。最后,易于维修。由于单片机可以与计算机相连,可以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诊断、显示和记录,并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记录,所以维修很方便,维修周期变短。1.2 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讨论现状1.2.1 调速系统国内外讨论现状随着各种处理器的出现和进展,国外对直流电机数字控制调速系统的讨论也在不断的进展和完善,尤其在 80 年代在这方面的讨论达到空前的繁荣。大型直流电机的调速系统一般采纳晶闸管触发脉冲来实现,讨论人员对控制算法作了大量的讨论:有的提出内模控制的算法、有的提出了 I-P 控制器取代 PI 调节器的方法、有的提出了自适应 PID 算法和模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