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7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孟德尔定律及其变式应用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2)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子代所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2.纯合子、杂合子鉴定(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待测个体,(2)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3)花粉鉴别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二、基因特殊分离比产生的原因1、正常自由组合而产生的特值 特值一9∶3∶3∶1 变式特值有 9∶6∶1、15∶1、9∶7、13∶3 等等。特值二数量遗传(显性基因个数影响性状表现)1∶4∶6∶4∶1。特值三另外还有一类试题是具有基因互作、修饰等附加条件引起的特殊比值(典例 2 就是其中一种)。2、因致死性而产生的特值1显性纯合致死(如 AA、BB 致死)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AaBb∶Aabb∶aaBb∶aabb=1∶1∶1∶12隐性纯合致死(自交情况)自交出现 9∶3∶3(双隐性致死) 自交出现 9∶1(单隐性致死)【特别提醒】五种常见的致死现象在杂交实验中,有时观察到后代分离比与预期值有一定的偏差,这与生物体内的致死基因有关。常见的有:①隐性致死:基因在隐性纯合情况下的致死;②显性致死:基因在显性纯合或杂合情况下的致死;③伴性致死——X 染色体连锁致死:在 X 染色体上有致死基因;④配子致死: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有致死效应;⑤合子致死: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的致死。致死基因的作用可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且致死效应往往也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 【变式探究】(2017 年新课标Ⅱ卷,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 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 A 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 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