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访形势分析及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以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动,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不稳定问题和群体性矛盾隐患不断增多。以夏邑为例,近年来,我们通过实行开门办公、干部下访、领导轮流接访等举措,化解了大批疑难积案,保证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进展。同时我们也看到信访总量总体上仍比较大,特别是进京赴省越级上访、群访、闹访、缠访等非法上访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遇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或节庆日,更成为信访工作的“特防期”,不少基层干部“谈‘访’色变”,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依旧十分严峻。一、当前信访成因分析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矛盾此起彼伏,难以在短期内消解,所以政府面临的“信访洪流”不会轻易散去。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上夏邑正处于改革进展的关键时期,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动,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很难照顾到各方群体利益,必定引发新的矛盾,且相对容易激化。经济快速进展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更是群众信访的多发期。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信访问题依旧突出。除了这个社会进展阶段性产生的深层原因外,造成我县信访问题突出的其他具体原因还有以下几点:一是法律法规上存在滞后。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社会凸显了许多新事物和新情况,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增多,新型社区建设的强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等问题越来越多。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会滞后于新事物和新情况,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上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更不允许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但是,“越轨”的行为时有发生却少有有效制约。二是认识上出现的误区。不少信访问题的出现,同一些群众的观念误区也有很大关系。 一是信“多”不信“少”。有的群众遇到问题错误地认为找的领导和部门多了,才会引起重视,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问题才会得到尽快解决,因而将信访材料复制若干份,一信多投,甚至直接到上级机关部门走访。只要短时间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便再次反映,甚至增加信访人数以制造声势和影响。 二是信“上”不信“下”。不少群众对基层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缺乏信任,总怕因地方小、熟人多而互相包庇,或是觉得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