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近 20 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得诊断与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总结这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我们依据大量基于循证医学得临床实验结果,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学会(A CC/AHA)1999 年修订得 AM I治疗指南,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订了本指南.本指南中对 AM I得分类,根据临床有用得原则分为 S T段抬高与非 ST 段抬高二类。现有资料表明,这二类之间在病理上有所不同,应采纳不同得治疗方法。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操作或治疗得价值与意义,本指南中对某些治疗适应证得建议,以A CC/A HA 指南得方式表达如下:Ⅰ 类:指那些已证实与/与一致公认有益、有用与有效得操作与治疗。Ⅱ 类:指那些有用与有效得证据尚有矛盾与存在不同观点得操作与治疗。Ⅱa 类有关证据与/或观点倾向于有用与/或有效。Ⅲ 类:指那些已证实与一致公认无用与/或无效,并对有些病例可能有害得操作Ⅱ b类有关证据与/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与/或有效。与治疗。一 、急诊科对疑诊A MI 患者得诊断程序(一)目标急诊科对疑诊 A M I 得患者应争取在 1 0分钟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 18 导联心电图(常规1 2 导联加V7、V8、V9、V3R、V4R、V5 R)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得患者在就诊后 3 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或 9 0分钟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 C A)。(二)缺血性胸痛与疑诊 A MI患者得筛查询问缺血性胸痛病史与描记心电图就是急诊科医师迅速筛查心肌缺血与 AMI 得主要方法,对缺血性胸痛与疑诊 AMI 得患者筛查与处理程序见图 1(下页)。1、缺血性胸痛史:AMI 痛苦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与肩部放射。有时痛苦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痛苦常持续 20 分钟以上,通常呈剧烈得压榨性痛苦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应注意非典型痛苦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与其她不典型表现。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人更多得表现为呼吸困难。要与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得胸痛相鉴别.2、迅速评价初始1 8 导联心电图:应在10分钟内完成。缺血性胸痛患者心电图 S T段抬高诊断A MI 特异性为 91%,敏感性为 46%。患者初始 18 导联心电图可用以确定即刻处理方针。① 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