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有理数的加法(1)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他绝对值的关系,培育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3.关键: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3 和-2; (2)│-5│和│5│; (3)-2 与│-1│;(4)-(-7)和-│-7│. 五、新授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 4 个球,失 2 个球;蓝队进 1 个球,失 1 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 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怎样计算 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右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这里两次都是向右运动,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8 ①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的起点.(如下图) (2)假如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8 ②这个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 (3)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与起点的位置关系如何?在数轴上我们可知物体两次运动后位于原点的右边,即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如下图) 写成算式就是:5+(-3)=2 ③ 探究: 还有哪些可能情形?请同学们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4)先向右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