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其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得施工技术。但就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得施工受多种因素影响,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断桩,因此对断桩得预防就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得一个重要问题。 一、断桩原因 断桩就是指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得过程中,泥浆或砂砾进入水泥混凝土,把灌注得混凝土隔开并形成上下两段,造成混凝土变质或截面积受损,从而使桩不能满足受力要求。常见得断桩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由于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形成断桩。(2)由于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等原因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又没有进行二次搅拌,灌注时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不得不提出导管进行清理,引起断桩。(3)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结块卡在导管内,而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能疏通好,造成断桩。(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5)由于检测与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得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形成断桩。(6)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7)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8)导管接口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9)处理堵管时,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猛提猛插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面得浮浆、泥土相结合,形成夹泥缩孔。(10)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11)由于其她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起,形成断桩。 由此可见,钻孔灌注桩得施工受多方面因素得影响,灌注前应从各方面做好充分得准备,尽可能避开意外情况发生。 二、可实行得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 集料得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得 1/6~1/8 以及钢筋最小净距得 1/4,同时不大于 40mm。拌与前,应检查水泥就是否结块;假如在冬季施工,拌与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以免因细集料冻结成块造成堵管。控制混凝土得坍落度在 18~22cm 范围内,混凝土拌与物应有良好得与易性。在运输与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