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20 世纪中叶以来,科学进展观,绿色 GDP,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的不断深化人心,使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可持续进展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我国在环保方面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主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等。环境问题已成为 21 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随着经济高速进展和城市开发热潮的到来,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全社会对环保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城市顺应可持续进展的需要,有利于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进展难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生态城市,从社会、自然、生态三个方面确定创建标准,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开发建设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1.城市化内涵与生态城市建设1.1 城市化概述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生态城市建设即根据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进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总人口数量的差异和社会经济进展的不平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相差很大。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定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先进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地方。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实行必要的措施仔细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1.2 生态城市内涵与创建标准前苏联生态学家 O.Yanitsy(1984)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制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