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业文化之比较【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越来越多的日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办厂,寻求商机。然而,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中日企业文化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如果我国能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借鉴和吸收日本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对于塑造我国良好的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 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越来越受到各国公司的重视。无论是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还是本土的大型企业,甚至一些中小企业,都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些知名大企业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它们都特别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而这些企业文化又根植于本国的文化土壤中。本文主要通过对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指出中日企业文化的异同点。一、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也称“经营文化”。是由英语“corporate culture”翻译而来。最早出现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共同的文化现象[1]。企业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2]。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计划、领导、管理和整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为了企业的核心建设项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二、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日本民族单一, 内聚力强是它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加之日本国土狭小, 资源贫乏, 自然灾害频繁这使得日本民众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十分强烈, 致使他们兼容并蓄地吸收外来文化来改造自身。公元前 7 世纪进行的“大化改新”运动使日本成为一个融合大唐文化的日本封建文化体; 19 世纪中叶,受欧美诸国工业化的强劲影响,日本这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受到震动。日本政府认为,工业是欧美国家“雄飞的物质基础”,日本要实现社会的根本性转变,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工业,而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者是企业。于是,日本政府决意将日本从过去的封建形态变革为适应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