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及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1.1 项目的国内外背景 我国是世界蛋鸭饲养大国,年产鸭蛋约 250 万吨,鸭蛋年出口量约 5 万吨,人均鸭蛋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 2025 年我国禽蛋产品产量达到了2723.7 万吨。安徽省是我国产鸭蛋大省,仅以桐城市大关镇为例,到 2025 年底,平均每天产鸭蛋 8 万公斤,年加工无铅松花蛋、双黄特色蛋、红心咸鸭蛋等禽蛋制品 5000 多万枚,但鸭蛋深加工产品为零。 我国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上与国外差距较大,国外综合利用产值一般为原料产值的 12 倍以上,我国综合利用产值只为原料产值的 1.5 倍左右。并且,在国外的蛋品消费中,工业化加工的蛋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国蛋品市场中的加工蛋约为 33%,欧盟是 20—30%,日本近 50%,而我国仅 5%。全球规模以上的蛋品加工企业约 300 多家,主要集中于北美、欧盟和日本。 1.2 项目的产业背景 桐城市大关镇为桐城市“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蛋鸭第一镇”,北接舒城,东邻庐江,206 国道、沪蓉高速及合九铁路穿境而过,境内总面积 169 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日照 1988.6 小时,太阳幅射总量 113.8 千卡/cm2,年平 均 15.9℃ , 大 于 0℃ 积 温 5842.5℃ , 大 于 10℃ 积 温5102.6℃,无霜期 234.5 天。1997 年,大关镇台庄村民张诚友等几户村民利用在江浙打工所学的养殖技术和掌握的市场信息,带头搞起了棚养蛋鸭,这条路子符合大关镇情、符合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农民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到 2025 年底,专业养鸭户1000 户,占农户总数的 10%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5 处,拥有标准鸭棚 300 棚,占总养殖量 1/3 以上;存栏蛋鸭量常年稳定在 200 万只左右,日均产蛋 100 吨;龙头蛋品加工企业 5 家,年产优质品牌皮蛋和咸蛋 4 亿枚;养殖技术服务公司 15 家,日供应饲料 520 吨;中小经营户超过百家,涉及饲料、药品等,日交易额达 500 万元以上,产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 3500 余人,农民人均因此增收 700 余元。大关蛋鸭产业基本形成以大关镇为中心源向周边舒城、庐江及桐城市 10 余个乡镇扩散的区域性开放型的经济格局。据统计,区域性养殖存栏量已超过 300 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鸭蛋原料供应基地。 经过 10 多年的建设与进展,大关蛋鸭产业在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史上留下一系列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