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 套 63 专题)专题 19: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选择题1. (2012 福建福州 4 分)如图,过点 C(1,2)分别作 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 y=-x+6 于A、B两点,若反比例函数 y=(x>0)的图像与△ABC 有公共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2≤k≤9 B.2≤k≤8 C.2≤k≤5 D.5≤k≤8【答案】A。【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 点 C(1,2),BC∥y 轴,AC∥x 轴,∴ 当 x=1 时,y=-1+6=5;当 y=2 时,-x+6=2,解得 x=4。∴ 点 A、B 的坐标分别为 A(4,2),B(1,5)。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当反比例函数与点 C 相交时,k=1×2=2 最小。设与线段 AB 相交于点(x,-x+6)时 k 值最大,则 k=x(-x+6)=-x2+6x=-(x-3)2+9。 1≤x≤4,∴ 当 x=3 时,k 值最大,此时交点坐标为(3,3)。因此,k 的取值范围是 2≤k≤9。故选 A。2. (2012 湖北黄石 3 分)如图所示,已知 A11( , y )2,B2(2, y ) 为反比例函数1yx图像上的两点,动点 P(x,0) 在 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 AP 与线段 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 P 的坐标是【 】第 1 页 共 31 页A. 1( ,0)2 B. (1,0) C. 3( ,0)2 D. 5( ,0)2【答案】D。【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 把 A11( , y )2,B2(2, y ) 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1yx 得:y1=2,y2= 12 ,∴A( 12 ,2),B(2, 12 )。 在△ABP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AP-BP|<AB,∴延长 AB 交 x 轴于 P′,当 P 在 P′点时,PA-PB=AB,即此时线段 AP 与线段 BP 之差达到最大。设直线 AB 的解析式是 y=kx+b,把 A、B 的坐标代入得: 12=k+b21 =2k+b2,解得:k=15b= 2。∴直线 AB 的解析式是5yx2。当 y=0 时,x= 52 ,即 P( 52 ,0)。故选 D。3. (2012 湖北荆门 3 分)如图,点 A 是反比例函数2y= x(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x 轴交反比例函数3y=x的图象于点 B,以 AB 为边作□ABCD,其中 C、D 在 x 轴上,则 S□ABCD为【 】A. 2 B. 3 C. 4 D. 5【答案】D。【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