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概括文意1【考情快递】在文学类文章里很少直接考“概括作品主题”,而是从文本某一局部切入,或归纳层意,或概括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内涵,或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一轮诊断】一轮复习中学生能大致定位信息所在区域,能捕捉到关键语句,但存在着下面两个主要问题:❶ 要点概括不全。❷ 善于抄录原文而不善于整合原文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二轮定向】❶ 通过训练提升全篇考虑、精心检索信息的能力,学会从主题的高度来考虑回答问题。这样就不容易漏掉重要的细节和要点。❷ 通过训练完成答题语言的提升,而不仅仅停留在摘抄组织答案的初级阶段。 INCLUDEPICTURE "审题与答题.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以题说法.TIF" \* MERGEFORMAT (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荷 叶韩开春①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②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③ 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2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④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脚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